图为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将课堂搬上长城,组织学生在长城上开展活动。 鲁书华 摄
图为“我的长城 我的家”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生长城文化主题社团成果展示活动现场。 单清伟 摄
2024年5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,强调“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,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、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。保护好、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”
由文史专家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构成的“长城文化师资库”,首批15名专业人才已投身教学实践;全区40所中小学开设71个“长城文化”探究社团;八达岭学校组建“长城上的绿飘带”志愿服务队,走进长城遗址捡拾垃圾、宣传文明旅游,已累计开展30余次护长城行动……延庆区全力推动“长城文化”融入中小学素质教育,让更多青少年成为长城故事的讲述者、长城文化的传承者。
参与是最好的传承,多元化的参与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传承长城文化的行动自觉。如“长城文化”探究社团涵盖工艺制作、戏剧表演等多元形式,特色研学线路将课堂延伸至长城沿线村落。当青少年亲手制作出长城主题工艺品、当师生共创出万里长城彩版刻画作品时,他们不仅在延续传统技艺,更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长城记忆。这种传承形式于青少年而言,使长城从静态的文物古迹变为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创造的文化载体。青少年们在志愿服务中感知保护遗迹的责任,在情景剧中体悟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,这种沉浸式体验比教科书上的文字更具感染力,培养了青少年的文化主体意识,使他们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传承者”。
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绵延的民族精神,传承长城文化,不应止步于校园,更应辐射至全社会,每个人都可以是长城故事的讲述者、长城精神的践行者。经国家文物局认定,中国历代长城遗迹总长21196.18公里,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(座/段)。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,以多种形式让长城文化在传承中发展,让长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焕发新生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